当前位置:小说> 书库> 明末倒计时

明末倒计时

来源:网络

状态:连载中

作者:大罗罗

主角:朱慈烺朱耀飞

微信阅读


精彩内容阅读

“笔墨伺候!”朱慈烺吩咐道。

“千岁爷是要做文章还是画画?”黄大宝问了一句。

“不做文章也不画画,”朱慈烺说,“我要分析研究。”

分析研究?是什么意思?黄大宝一头雾水。

朱慈烺也懒得和他解释,取过一支毛笔,摊开张宣纸,就在上面写写画画,先手绘了一张用于态势分析法的表格。然后根据自己的记忆,将他可以想到的大明朝的“优势”、“劣势”、“机会”、“威胁”等等一一列出,再进行不同的组合分析。

他在后世可是拿到特许金融分析师证书的资深金融狗,不知道做过多少公司研究报告。在一团乱麻中找寻机会和风险,就是他在混饭吃的本事。在这一生,分析研究的本事,就是他可以依靠的金手指之一了。

有金手指就是不一样了!

只是简简单单的一番分析,朱慈烺就发现大明朝的基本面其实没有那么糟糕,根本算不上烂到根子了……

后世许多人提及明末,就喜欢盲目下个“烂到根子”的结论,其实都是外行话。且不说一个国家了,但是一家公司的根基是什么?董事长的能力?总经理的操守?合着遇到一个笨蛋董事长和一个***的总经理,公司就算烂到根子了?

根本不是这回事儿。公司的管理层是可以搞垮公司的,这没错。但不并能说遇到糟糕的管理层,公司就马上烂到根子了。

同理,也不是说公司有非常优秀的管理团队,就一定能欣欣向荣。而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都救不活的公司,那才是真正烂到根子了。

根据朱慈烺的经验,一家公司真正的根基就是一个,就是产品能不能占有市场!

如果把大明国家看成一家公司,那么它的产品无疑是能够占有市场的。

大明出产的丝绸、瓷器行销世界。从十六世纪中叶,美洲大陆开发出大银矿开始,海量的白银就开始流入大明,换取丝绸、瓷器为主的大宗贸易品。短短的百年就,就流入白银一万数千吨。差不多是四亿到五亿两,也就是每年几百万两的贸易顺差。

而这样的市场占有率,在历史上一直会维持到清朝末年,才会转化为长期的贸易逆差和白银流出。

在后世,谁会认为一家产品失去市场的公司是优质的,同时认为一家产品拥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,并且可以继续占领国际市场长达二百年的公司已经烂到根子了?

如果有这样的人,千万别去从事任何和商业经营有关的工作……安于清贫,也是可以快乐生活的。

而在后来的历史上,清朝入主中原后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经营出康熙盛世,也说明了大明末年的根子根本就没烂。

一家公司根子没烂,市场没丢,也没欠下一屁股的债,只是管理团队太低能遇到了困难,才会因为更换了管理团队后,迅速扭亏为盈,再创辉煌。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库> 明末倒计时
返回顶部